千千小说网 > 丑夫难嫁 > 第30章 入夜归家

第30章 入夜归家

推荐阅读: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丑夫难嫁 !

    下了马车,改走水路,小舟上的摇撸发出吱呀声响,黑暗的江面上只有船上一点灯火闪着如同鬼火一样的光芒。

    杜益山心头沉重,不只因为方云宣不告而别,还因为回了这个让他感到无限压抑的家乡。

    少年时的往事他不愿记起,严苛的规矩,总是面无表情的父亲,懦弱畏缩的母亲和一大群花枝招展的姨娘们,就是杜益山对家乡的全部记忆。

    潮湿的水气裹着水草的腥味,扑面而来的摇撸声将沉封已久的记忆呈现在杜益山的脑海里,他望着十几年都没变过的家乡,心里没有一丝喜悦。

    在船上晃了半盏茶的工夫,眼前豁然开朗,青瓦白墙的院落闪进眼里,杜益山才多多少少的生出一点乡情。

    杜益山的父亲是杜氏家族的长房嫡系,他们这一脉人丁单薄,就只有他父亲和伯父一支。而如今任杜氏族长的人,是杜益山祖父的兄弟,说起来血缘极近,可杜益山却格外讨厌这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。

    今日天色已晚,想来这些人也不会跑来吵闹,等明日天亮,可就有得折腾了。他此次还乡,在外人看来也算荣归故里,皇帝最后还是给了他几分颜面,派李忠亲自宣旨,又厚厚封赏一番,在杜氏宗族看来,杜益山算是出尽了风头,只是这风头里有几分苦涩,他们这些看热闹的人就管不着了。

    到了杜家庄门前,早有家丁搭过踏板。

    大门洞开,杜益山迈步进去,老管家带着府里一众人等老早就等在门口迎接。众人一见杜益山就跪下行礼,口称候爷。

    消息传得倒快。杜益山叹了一声,上前将老管家扶了起来,他少年时多得这位管家照应,若说想念,这么多年来,杜益山也只挂念他和自己的母亲。

    “杜叔快请起,您从小看着我长大,与亲叔父无异,以后见我都不要行礼了。”

    杜清元连连摆手,“不成。您是主,我是仆,倚老卖老的事做不得。”

    说了两句话,杜清元拉着杜益山上下端详,又哭又笑,只说好,又道:“可惜老夫人前年殁了,不然见了少爷,可要喜欢成什么样子。”

    说着便掉了眼泪,他是真心实意,哭得杜益山也有几分动容,劝了几句,让家丁们都散了。

    歇了一晚,第二日起来,洗漱已毕,吃过早饭,杜益山叫过韦重彦,让他叫兄弟们都到书房里等他,他有话要说。

    韦重彦去叫人,过了一时回来复命,说兄弟都到齐了。杜益山应了一声,正要去书房,杜清元走了进来。他拦住杜益山,让两个小厮把家里的帐册搬到杜益山跟前,自己又把腰里的一大串钥匙和府里兑银子买东西的对牌解下来,一同放在桌案上。

    杜清元笑眯眯地,拐弯抹角地道:“老夫人殁了,家里只有几个姨奶奶在家。咱们杜氏家族的规矩您也知道,府里当家的只能是主母,姨太太再得宠,也是不能碰家务的。您在外多年,又一直没有娶妻,家里没人当家不成,我这个老棺材才替小少爷看了几年的家业。如今您回来了,我也能功成身退,这些东西我当着您的面交割清楚,免得那些背地里嚼舌头的,骂我杜清元贪着杜家的银子,连死都忘了。”

    杜益山看着那厚厚一撂帐册,又看了看恭恭敬敬垂首而立的杜清元,笑道:“杜叔来我家的日子不短了吧?”

    杜清元一愣,讷讷答道:“整整三十六年了。老爷与夫人成亲时,族长说杜家没个管事的人,从旁支里挑了我来,给老爷夫人管家。”

    杜益山一笑,“三十六年,年头是不短了。您家里如今也是儿孙满堂,再在我府里管事,也的确是委屈了些。这么多年,想来您也倦了,早想回家去含饴弄孙,享一享天伦之乐。”

    杜益山话止于此,便不再往下说了,杜清元却听得周身发凉,冷汗也冒出来了。

    他今日交帐不过是个试探的意思,并不是真的想撂挑子。这么多年来,他一直替杜府管家,里外都是一把抓,杜益山的父亲是个怪人,整日钻研黄老之学,说起炼丹弄药他就在行,若说起田里打多少粮食,铺子里出多少利息,杜父是一窍不通,所以杜家大大小小的产业,一直都是杜清元管理,大事小情也都是他拿主意。

    府外是如此,府里就更不用提,杜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,为人端庄有余,精明不足,府里又有一群如狼似虎的姨娘们,她嫁进门就受气,根本压不住台面,内宅里说是杜母管着,其实暗地里,杜母早把一大摊子乱七八糟的事推给了杜清元,这么多年,杜母每年按常例看一遍帐本,其余时候一概不过问,偌大的杜府,做主的竟然是个管家,说起来也有几分可笑。

    人就怕定错位,杜清元在杜府的位置独一无二,这么多年下来,他嘴里说着不能倚老卖老,可心里面却一直打着小九九。说没有私心是假的,说他没有暗地里捞好处就更是假的。杜父去世后,杜益山又去了边关,常年不回来,府里人口简单,出的少进的多,每处划拉一把,就够杜清元活得滋滋润润。

    杜益山此次回乡,杜清元一直就没放在眼里,杜益山是他看着长大的,他少年时家里的姨太太们斗法,有好几次暗害杜益山,都是他想法子救了下来,不然杜益山哪能平平安安长到这么大。杜益山尊敬他,杜清元心里再清楚不过,就凭这点,杜清元觉得自己就能在这个家里再横行二十年。

    可没料到,杜益山尊敬是尊敬,却一点情面都不讲,对他这个傻子都看得出来的试探连个面子上的客气话都没讲,直接开口就说出让他回家含饴弄孙的话。笑话,他去含饴弄孙,不但杜家的好处一点都捞不着了,还平白的给了自己脸上一个大耳帖子,让他今天怎么出这个府门,以后还怎么见人。

    杜清元急得面红耳赤,阵仗都摆出来了,现在后悔也晚了,干笑数声,正不知如何收场,就听杜益山笑对韦重彦道:“重彦,还愣着干什么,快去帮杜叔收拾一下,趁今日天儿好,立刻备船送他回家。”

    韦重彦答应一声就要下去,杜清元再也装不下去,扑通一声跪下,老泪纵横,哭道:“老奴舍不得少爷,少爷才刚回来,就要赶老奴走,好叫老奴寒心……”

    杜益山冷笑一声,看着眼前这个须发皆白的老汉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。

    他惦念了多年的人,心里当做亲人的人,在他回来的第二天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。他可以从心里去尊敬杜清元,可以把他当做父亲或叔父一样孝敬,但前提是这个人没有在他面前装模作样,起不良心思,不会见了杜家的家业就眼红,明明是贪恋杜家的家财和声望,却表现得一副仁义道德,像自己多对不住他似的。

    昨日的温情消失贻尽,杜益山心中一片冰冷,对这个家的好感彻底没了踪影,他冷着一张脸,将杜清元扶了起来,“杜叔,我叫您一声叔叔,是心里真拿您当叔父对待。您有事只管明言,就算想要杜家的家业,只要是您合理应得的,我也二话不说的给您。您不该仗着我顾念昔日之情,就以此来拿捏我。这是第一次,但愿也是最后一次,否则杜家可用不起您这么大排场的管家!”

    杜清元脸上一阵青一阵白,羞一阵臊一阵,整张脸红了又白,白了又紫,简直不能看。

    他满脸愧色,杜益山也觉不忍,不再多说,让他把帐册留下,其余东西都拿回去。

    杜清元战战兢兢,哆哩哆嗦地走了。韦重彦看着他的背影直摇头,一步棋错,把多年的老脸都丢尽了,还平白让他与杜益山之间起了嫌隙,看来人真不能太贪心,若不是他想霸着管家的权利不撒手,杜益山一时也不会对他怎么样。谁叫他心急的。

    杜益山叫韦重彦去书房,兄弟们早就等着,见过礼后,杜益山便从袖中拿出一个纸卷。

    杜益山展开纸卷,对众位兄弟抱了抱拳:“各位兄弟一路追随,益山感激不尽。多余的话不说了,我等都在战场上滚过,生死同袍,都是过命的交情,在这世上,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们。”

    韦重彦等人不知杜益山要做什么,突然叫他们来,又说了这样一番话,一个个听得热血沸腾,只恨不得拍着胸脯吼两声:“自家兄弟,客气个啥劲儿!”

    杜益山接着讲道:“既然是卸甲归田,从前打仗的那一套自然不能再提。兄弟们既然跟着我,我就得给大伙谋个正经出路,不说个个都大富大贵,怎么也要落个小康才成。这是我这一路想的几条生财之道,大家看看,定个可行之策,等休整一段,我们就放开手脚,大干一场。”

    众人都瞪大了眼,他们跟着杜益山大都是鸡血上脑,一时义气,谁也没想过后事如何。他们这些人在战场上卖了十几年命,最后回乡也不过能落下几十两银子的抚恤银,买几亩薄田,种地为生罢了。他们也没有家累,都是既无父母,也无妻儿,光棍一个,到哪儿都一样,所以才一路跟着杜益山到此。没想到杜益山不只打仗有一套,连过日子也有一套,还没到广宁,详细计划就已经列好了,如何行事,需要多少资金,要雇多少人手,谁负责哪方面的事宜,一张纸上写的详尽周全,哪还用别人出什么主意,只要照着这份计划行事就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