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 > 丑夫难嫁 > 第29章 分隔两地

第29章 分隔两地

推荐阅读: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丑夫难嫁 !

    方云宣趁着杜益山接旨,众人无暇顾他,偷偷溜下马车,带着楠哥儿,悄悄进了广宁府。

    岔路离广宁府不到五里的路程,方云宣绕开杜益山,一进城就找客栈投宿。

    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偷偷摸摸,做贼一样逃了。方云宣不想再跟杜益山有什么牵扯,他害怕……至于怕什么好像不言而喻,方云宣笑自己记吃不记打,明明曾经伤到心都痛了,为什么现在还能轻易的对一个人心动。

    以后都不会再见他。这是方云宣给自己下的命令。反正他们身份悬殊,就算同处一地,交际的圈子也不会相同,就算想见也见不到。

    洗了把脸,方云宣打起精神,盘算他要如何在广宁府立足。从洛平到广宁,方云宣身上带了一百两银子,一路上零零散散的,靠给人帮厨和卖木雕,他又挣了二十几两,除去他们父子的日常开销,现在还剩下一百一十多两。

    方云宣想好了,明日就去赁间房子,最好是前面能开间小店铺,后面能住人的那种,不用大,他本钱有限,还没什么挣大钱的心思,只要能养活楠哥儿,供他上学堂就成。

    吃了午饭,方云宣先带着楠哥儿在广宁府里转了转。

    这里不愧是鱼米之乡,府内十分富庶,出了东城门不远,就是国内最大的港口所在地,因为物流发达,商业也特别繁盛,大大小小的客商汇聚于此,滋生出一座处处商机的城镇。

    方云宣边转边观察,发现这里做什么的买卖的都有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酒楼、食肆、绸缎庄、棺材铺,大大小小,一应俱全。要想在这里杀出一条血路,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可凡事有利就有弊,竞争多就说明顾客多,顾客多,买卖也多,买卖多了,商机自然也多。

    转了一个下午,眼看到了饭点,方云宣从最热闹的街市上找了一家饭铺,进去随便点了两个菜和一壶酒。

    等菜的时候他便研究这间饭铺的水牌子,红底黑字,水牌上写着铺子里卖的所有吃食,其中多是家常小菜,价格也适中,另外搭配了几样黄白烧酒以及下酒的凉菜,精细的菜也有,但是点的人不多。

    这会儿正是饭点,外面长街上人来人往,铺子里的上座率也不错,没一会儿就坐得满满的,方云宣故意多坐了一会儿,慢慢呷着酒,留意身边几桌的情形。

    坐了一个多时辰,方云宣发现这里的翻台量不高,旁边的几桌人吃饭饮酒,许久也不见动弹,看来这间饭铺晚上的生意也仅是如此了。

    回到客栈,方云宣哄楠哥儿睡了,躺在床上细算了算,以刚才那家饭铺为例,除去成本,营利至多能持平。也就是说你忙死忙活,也顶多是混饱了肚子,要想发财那就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方云宣不想发财,可也不想把店铺开得半死不活,既然要做,那就一定得做好了。方云宣想他做饭的手艺应该没什么问题,试验了这么多回,从这一路上韦重彦等人的反应,也能看得出他做的饭还是挺对这个时代人的胃口。现在只是发愁要给自己的店铺里添点什么特色,好多多招徕顾客上门。

    且不说方云宣如何烦恼,翻回头再说杜益山这边。

    杜益山与马成安进了府衙,一顿酒宴吃到半夜方散,李忠擅饮,马成安擅于奉承,两个人轮番灌了杜益山几坛佳酿,才尽兴而去。

    杜益山喝得半醉,今日赴宴他本来就带了几分气,席间特意令人备了一份厚礼,当着马成安的面送给李忠,笑道:“今日李公公也瞧见了,杜某身边只剩下这二十几个兄弟。我们别无他求,只求安安稳稳,了此余生,也不枉征战多年,就连家中父母病重,也要坚守边关,不能回乡尽孝。杜某求公公在万岁跟前多多美言几句,一盏薄酒,聊表寸心。”

    说着话杜益山便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。李忠盯了他两眼,又看了看那份厚礼,脸上似笑非笑。

    杜益山从不屑于钻营之事,在京中时,他也不与朝中官员结交,打点人情,礼尚往来,更是他从不会做的事。李忠对他十分敬重,也知道皇帝做的事情,对杜益山来说的确是有些不公平。

    杜益山说这番话,无非是让李忠给皇帝传个信儿,说他如今虎落平阳,游龙困海,一个没有士兵的将军,光杆的候爷,在广宁府里连个大浪头也翻不起来,让皇帝尽管安心。

    这话有几分堵气,杜益山的军权虽然被皇帝抹了,可他在军中的威望却不容小觑,如今在七星岭上提起杜益山的名字,还是能一呼百应,引来无数兵将追随,也难怪皇帝会不放心。

    李忠打了个哈哈,不理杜益山话里的尖刺,反而笑道:“你如今贵为候爷,万岁又赏钱又赏地,长安国开国至今,除了几位跟太/祖爷打天下的老将有此殊荣,你也要算头一份了。过不了两年,你在这广宁府里怕是要横着走喽。”

    杜益山不由骂李忠滑头,不接他的话茬儿,反倒不着痕迹的替皇帝说了好话。这事也不是挑明了说的,点到为止,大家心里有数就行,日后他多加小心,不要做逾越之事,别给有心人递把柄也就是了。

    韦重彦在府衙外等了半个晚上,才等到杜益山出来。两个人上了马车,回杜家庄的路上,杜益山问起方云宣父子可安顿好了。

    刚才猛灌了一通,杜益山这会儿才觉得酒劲上来了,半躺在车里,眼前天旋地转,脑子直发慒。

    他闭目养神,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听见韦重彦的回话,又问了一遍:“楠哥儿他们安顿好了?”

    韦重彦一提方云宣就有气,憋了一阵,火又上来了,一拳捶在马车板壁上,咣当一声巨响,把赶车的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杜益山觉得不对,睁开双眼,问怎么了。

    韦重彦愤愤地说了:“这个方云宣,一路上哄得人心热,哥哥长哥哥短的叫的倒好听。谁知刚到广宁,兄弟们一个不注意,他就带着楠哥儿溜了,大伙找了一路,也没见他的影子。谁也不知他去哪儿了,进没进广宁府,更是没人知道!”

    杜益山没言语,额角上青筋直冒,酒精搅得他头疼。方云宣走了,他好一阵儿才反应过来。走了就意味着他不想再跟他们这伙人有什么关联,不然也不会连句话都不说,就这样悄没声的走了。

    想的美。杜益山轻嗤一声,想甩开他,门儿都没有,在没有弄清楚彼此的心意之前,他们俩就算死也得绑在一块儿。

    “明日就去找马成安,从府衙里调兵,把广宁府翻过来,我就不信找不到他!”杜益山突然开口,语间竟有几分狠戾。

    韦重彦听得愣了愣,他虽然怪方云宣擅自走了,可也没执着到非要调动官府兵丁去找他的地步。

    又想起前些日子的猜测,韦重彦心中有些不安,杜益山做什么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,在战场这是好事,杀伐决断,决胜千里。可对一个人太执着了,似乎就有那么点可怕。这也是韦重彦试探方云宣的原因,他实在不想方云宣一头栽进去,杜益山这个人,骨子里冷血无情,让他缠上,实在不是件好事。

    杜益山的命令从来只说一遍,他发了话,韦重彦不敢不听,点头应下,暗自想着对策。

    方云宣说过想在广宁府长住,可到底住没住谁也不知道,再说广宁府这么大,他往哪个犄角旮旯一猫,大海捞针一样,就算派官兵去找,也不能找得跟抓逃犯似的,还是要以查访为主,找不找得到还是个未知数。

    这事既然交给他办,自己只要见机行事,想办法瞒过杜益山,就算找到也可以说没找到,拖个一年半载,杜益山对此事自然也就淡了。

    韦重彦没想过杜益山会认真,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,要说起点亲近的心思也不奇怪,军中没有女人,他们这些男人在塞外一呆就是十几年,见着女人的机会比见皇帝还少,其中就有不少人相互抚慰,舒解*的。可这种事偶尔为之还行,若是大张旗鼓的公开出来,还是要被人不齿。他敬重杜益山,也拿方云宣当亲兄弟,没有看出来也就算了,如今既然发现了些许苗头,他就一定得掐断了,不能让自己最看重的两个人陷进火坑里。

    杜益山和韦重彦各自想着心思,一路闷声无语地回了杜家庄。

    杜家庄临水而建,是典型的水乡小镇,中间一条蜿蜒江水,半围住一个封闭的世界。

    这里居住着杜氏家族三百余户人家,庄里人全都姓杜,七牵八扯全都能攀上亲戚。不知忤了多少年的汉白玉牌坊树在镇口,杜益山一见便皱了眉头。

    离乡多年,他几乎忘了,这里是个宗族规矩大于一切的地方,在杜家庄,族里的族长说话比广宁知府马长安还管用,族长发话,就能定下全宗族的生死存亡,乱用私刑,沉塘杖毙的事在镇里也屡有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