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 > 大南宫 > 第七十二章

第七十二章

作者:小小小棕熊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大南宫 !

    (今天请个假,明天一定补上)

    李意说:“不过,这甲具一看就是军用装备。被人查出来,都得吃牢饭。像这种交易往往都很私密。就算在作坊逮着了人,恐怕也搜不出直接的证据。”

    “我只要人。”霍南君含着深意道:“只要找到人,证据自然就有了。”

    李意与霍南君在这件事上心照不宣。

    李意很想亲眼看看这个女子,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。

    李意道:“就怕出了事后,人已经跑了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想了想:“不一定,要这副甲具的人,肯定不会告诉那些作坊甲具的用途。所以那些工匠,也料不到会涉案。不管怎么说,先让南英哥哥去西市找找。”

    “霍南英,霍相国的长子,位居羽林中郎,属禁军。”李意道:“嗯,戍卫京城本就是他的职责,他派兵去,再合适不过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看着他:“我没想到你会淌这趟水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有必要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“围场的事,是皇命。我李家为臣子,自然得遵命行事。事关重大,所以不敢透露半点。但我却不想因此让娘娘和太子以为,微臣不诚。”李意道。

    李意身为太子侍臣,但围场事件,他显然是效忠于皇上。对于皇后和太子而言,这一点影响十分微妙。

    “所以,你这是在表忠心?”

    “当然不止,我也是在为自己洗嫌疑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目含深意的看他。

    李意脸上只是一片平波无动。没有过错的愧疚,也没有臣下的谄媚。

    他道:“既然知道蒙古马存在的人,都有谋害太子的可能。我想你应该也不会排除,对我的怀疑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道:“你倒是算得很清楚嘛。”

    皇后迟早要查。与其被动挨打,不如主动出击。这倒是符合李意的性格。

    如果真以他的办法为突破口抓到人,不仅减少围猎带来的不利影响,还算立功一件。

    这殷勤献得明显,但又可恶的有用。

    李意说:“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淡淡一笑:“我也希望李大人的办法,能为你表明忠心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霍南君将一卷画纸装进木筒中,递给小宁子:“将这个送去南英堂兄那,亲自交给他。请他立即带人排查金陵周边农具作坊。重点关注懂得灌钢法的人。如果查到有作盔甲的痕迹,马上收监。明天我要见到人。”

    小宁子惊讶的问:“就一天?”

    “对,就一天。”霍南君道:“兵贵神速。一旦出兵,如果一天内抓不到人,人没跑也被吓跑了。”

    小宁子领命,又问道:“县君,中郎大人抓人,也得要依据。如果中郎大人问起来,奴才该怎么说……”

    霍南君想着:“你就说,只要有了嫌疑人,这些甲具图纸就是证据!”

    小宁子点头。霍南君又道:“还有,再告诉南英堂兄,如果没有找着这样的人!就让他造一个出来……”

    小宁子一脸惊讶:“造一个?”

    “得做好两手准备。总之,我必须要一个人。不管他是真是假。”

    小宁子懵懂的答道:“奴才记住了。不过县君,您就让奴才带了几句去见霍大公子?这又要动兵,又要抓人的。霍大公子能信吗?”

    霍南君这才想道:“这倒提醒我了,想让那个懒散的堂兄干活。还得借姑母的名头压一压才行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压?”

    霍南君想了想,转身走进屋,拿了一根马鞭出来:“你跟他说,是姑母要他办的,如果办不成,明儿个就用这根马鞭把他抽回相国府去。”

    小宁子噗嗤一笑:“县君,您总是假传娘娘懿旨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唇角一勾:“谁让这招实在好用呢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政务殿内。

    皇后、霍元恭、袁庆、刘书易和霍南君五人正在殿中议事。

    “这份改革吏治的方案,分七纲二十三条。涉及了户部、刑部、科举等诸多领域。改革力度,本朝还从未有过。这可是一场大雨哟。”中书监袁庆笑道。

    文穆皇后道:“现在就等黄门侍郎朱大人,关于门下省的那部分写完,便可以汇总了。”

    霍南君说:“想要重组门下省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。而且,我估摸着皇上,兴许已有了打算。这一条未必采纳。”

    霍元恭道:“我们所有的谏言,也只是提议。最后仍然是要等皇上圣断。这么多条条改改,皇上不尽然采纳,也属正常。但我们该提的建议,还得提。该坚持的观点,还得坚持。”

    伯父话中之意,便是内紧外松。一些不太重要的,驳了也就驳了。原本也没指望,皇上会完全准了他们的折子。

    但对于核心利益的部分,却不能让步。那关系到,以后的政途。

    皇后道:“我看这份折子的内容已经差不多了。南君,你就开始着手落稿吧。不日便是中秋佳节,本宫以为那一日是个机会。”

    袁庆也道:“不错。此次上折关乎民生国政,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,献上这样一份礼物。必然龙颜大悦。”

    让一个小姑娘担任起联名上书的启奏人。怎么看也是儿戏得很。刘书易对此不表赞同。

    虽然他坐在这里。还听说皇后把太子选拟侧妃的名单都已经递交皇上了。他的女儿极有可能会嫁给太子。

    就算是这样,刘书易也不认为自己是太子的党羽。

    这也许就是刑狱官员的惯有毛病,古板又孤执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因为霍相国的邀请,又对他写出的改革刑罚方案,给出极大的尊重。他是不愿意屡次进入政务殿,引人口实。

    对于霍南君,刘书易承认,这小女孩对政务的通熟程度让人意外。但这也仍然不足以支撑起,她能替代太子呈言。

    不论是身份、威望、合理性,都轮不上她一个后宫丫头。

    但皇后、相国全力支持,连中书监袁庆都没有明确反对。

    刘书易也不好说什么。

    反正自己只效忠国法,并非太子党。也就无所谓隔岸观火。刘书易在心底暗自想着。

    霍南君算着日子,福身回道:“是,南君一定竭尽所能,在中秋前,完成这篇文章。”

    殿中的政务一直探讨至落入西斜时。

    疏影传话:“娘娘,霍大公子进宫,说有要事禀告。”

    “南英?”皇后微愣。这孩子怎么来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