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 > 春水令 > 第二章.春水

第二章.春水

推荐阅读: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春水令 !

    松郁寺里的日子同暮鼓晨钟一样,循规蹈矩,雷打不动,单调枯燥,又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端穆与庄严。

    谢焕每天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太阳,然后梳洗,打坐,抄录佛经,又枕着同样的月色浅浅入睡,若不是桌案上不断增高的“成果”,和偶尔来扰她说话的叶辞,她甚至要怀疑自己跌入了一个无限循环永无止境的梦境。

    这一日天色渐渐向晚,谢焕嗅着佛香,突然听见门板上传来啪啪的叩门声。

    她走过去开门一看,原来是闻持师兄的拥趸之一。

    双手合十,她略略弯了弯腰,“小师傅。”

    那才到她腰腹高的小和尚神情倨傲,挑了挑眉,“佛经抄完了没?抄完了就赶紧给慧远师傅送过去。拖拖拉拉的,整日不做活,抄个东西都这样磨蹭...”

    谢焕有些讶异,“小师傅,怎么要送到慧远师傅那里去了?这是闻持师兄罚我,何况慧远师傅正在闭关,弟子怎好打扰...?”

    小和尚撇撇嘴梭了她一眼,“让你送便送,这是闻持师兄交代我的。”

    谢焕无法,只好向他道谢。

    关上禅门,嘱咐檀一,“这件事怎么就扯到闭关的慧远师傅身上了,我也不知道。只是他不是罚主,我最好还是去跟闻持师兄交代一声,别让人拿住了话柄。只好麻烦你把这些佛经送去了。”谢焕指着桌面上那一小摞朱红。

    檀一点头应是,主仆二人分头行动。按下谢焕不说,檀一抱着这十遍的《妙法莲华经》一路向松柏森森深处走去,间距或疏或密的青石板路上粘着老苔,腻腻的蹭不掉,就附在她鞋底和鞋周上。

    白日里一派高风亮节、清正峻拔之态的古松,到了夜色四合的时候,居然顿时变作了形态硕大、枝干骇人的魔鬼。时有无根风飒飒一吹,这些肆意张扬的魔鬼简直像是要把她吞没。

    檀一毕竟年纪尚小,有些害怕,也顾不得脚下湿滑,一路加快脚步向深处的禅房光亮而去。就像一只小小的飞蛾。

    慧远师傅的禅房门半掩着,透过窗上糊的高丽纸隐约可见室内膏火明灭。

    吱嘎——

    十二瓣莲花蒲团上盘坐着的僧人缓缓睁开了眼睛,向来人望去。

    这是个身材匀称,稍有些较小的姑娘,半尼半俗的打扮,一头乌黑秀发斜斜草草随意挽起,鹅蛋脸型,白皙面颊沁出斑驳红玉色。眉毛恰似地藏王菩萨的新月眉,眼神清澈明亮,睫毛极长。鼻翼颇窄,山根却如秀峰突起。唇瓣似干花凝露,微启时可见一排皓齿。墨染缁衣似乎上过浆,折痕清晰挺直,尺寸好像有些小,露出粉嫩的小腿生着细细的绒毛。脚踝扎在白色布袜里,勒的很紧。

    她右手握着串青玉念珠,左手揽着一小摞朱红色封面,形状窄长的佛经。明明灭灭的,只让人觉得眉眼清致,颇带些稚嫩的媚色。

    檀一不敢做声,只觉得慧远师傅打量她的眼神如一把沾了油的刷子,上上下下刷的她浑身不自在,于是便把佛经放在一旁,双手合十冲着慧远和佛像的方向拜了一拜,转身欲走。

    年过五旬的老僧人抬起浑浊昏黄的双眼,从蒲团莲座上直立起身,伸出枯木鹤皮一样的手,突然一下就钩住了她的腰际,揽她入怀,口鼻内湿热浊臭的气息喷在她耳际。

    慧远喑哑粗粝地低笑了两声,“我佛观得日月,想来,风月亦可。”

    从闻持师兄那里回来后,谢焕自己一个人坐在禅房里翻佛经,有一搭没一搭拨弄着手里的玉石佛珠,指掌间凉凉的触感,她却越数越烦躁。一直就这样坐到了二更天,檀一还没回来。谢焕揽揽禅衣,习惯性地背上佩剑,扔下书本打算去找她。

    因着元灯大师的叮嘱,她从未涉足过慧远师傅的禅房,只在寺内打过照面。

    在她的印象里面,慧远是个清正峻拔、高风亮节如古松一样的人物,越是这样,对这些规矩之事可能就越严苛。谢焕觉得这不关檀一的事,就算是受罚,冤有头债有主,也怪不到檀一身上,一念至此,她脚下忍不住加快动作,打算去“伏法”。

    谢焕推开外室那扇半掩的禅门,眼前的景象与她之前的联想正相迥异。

    她八岁时,哥哥派来服侍她陪伴她的侍女,正躺在一片散乱的朱红经书之上,身下只垫了个蒲团,身上只覆了一件袈裟。经书封页那样的红,青丝散乱那样的黑,谢焕浑身僵硬,一步步移了过去,俯下身合上檀一瞪得滚圆的双眼。触手尚有余温,呼吸却停了。

    怪不得......怪不得元灯大师在世时,总不许她来此,怪不得慧远闭关之地如此偏远,送饭送水上门的多半是些小沙弥,怪不得每次慧远闭关,她都要多挑几桶水上山......

    自窗外注入一股阴凉松风,一时帷幔飞扬,案上的佛像似笑非笑作壁上观,室内烛火似明似灭不住摇曳,谢焕只觉得浑身冰冷,伸手向后摸去,握住了剑柄。

    伧锒一声剑出黑鞘,细观此剑,只觉得剑体质若春水,微微抖动竟有波光粼粼之感。

    谢焕提着剑,向内室深处走去。推开了一扇门,拨开数条帷幔,挑灭一路烛火。在一个背对着她打坐的身影前停下脚步。她不作声,只用手指轻轻弹了弹,剑身发出一声泠然清吟,疏疏落落有如空山新雨。

    慧远骇然转身,“你......?!”震惊之余,他仔细想了想,似笑非笑的神情和外室的佛像别无二致,“春水剑果然在谢缥手里,只是他收了两个‘弟子’,剑法倒是传给你一个女.....”

    元灯大师俗名谢缥,是谢焕的叔父。她虽然不知道慧远说的“另一个弟子”是谁,却也不想遂了他的心愿,纠缠细问下去。她抬了抬手,春水剑尖直指慧远眉心。

    慧远笑得自信,“小焕,佛前杀生,欺师灭祖,你不妨动手。”

    春水剑凝滞半晌,缓缓抬起,打了一个收势。

    慧远笑的越发得意,闭目盘膝,故意摆出一副清高修行的样子。

    室内陷入沉寂。二人一站一坐,一个斜斜握着剑,一个口中念着经。

    春水又往回收了收,然后——斜斜俯冲下去!一声清啸,一道流光,慧远刚惊的睁开双眼,头颅早已滚落在地,身躯维持盘坐的姿态不过一瞬,也随之轰然倒下。殷红的血淌了一地,漫染了地上的经书,把它们都染成了朱红色。

    谢焕神色平静,随意又弹了弹剑身,“看够了就下来。”

    面前突然倒挂下一个用脚勾着房梁的绿衣童子,这童子笑嘻嘻的,在空中一翻,稳稳站在一片血迹之中。他大咧咧拱手,“师姐。”

    原来元灯大师的“另一个弟子”是他。

    谢焕无奈,“你不是不爱看戏么,我说,叶辞师弟?”

    “那你看唱的哪一出。游园惊梦就算了,我比较喜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你也是元灯大师所教,不过,我谢焕既然今日敢杀了慧远,做这欺师灭祖之人,又何妨兄弟阋墙,杀你灭口?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过,他想活着,不到一百,好歹八十。你不会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就偷听壁角吧?”

    叶辞垂眉笑了,语气坦然,“你叔父真是个妙人,可惜出了家。他把春水传给你防身,教我的,是别的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从怀中掏出一个景蓝色冰裂纹的小瓷瓶,拔掉塞子,将瓶中白色粉末抖在慧远一分为二的尸身上。转眼间,尸身化成了一滩血水。这血水与地上书上本来的血迹相融,不出一炷香,竟然几乎挥发殆尽,再无痕迹。

    春水不沾血,谢焕环顾四周,除了满屋子的血腥气,再无异样。

    “现在,我是从犯了。”叶辞肃然直视她,伸出秀气的一只手,“请你,把我带走吧。”

    谢焕毫不犹豫地握住了他的手。

    十二岁的谢焕牵着八岁的叶辞,一路踏着凌乱的书页和帷幔从内室走了出去,一直走到外间的佛像前。檀一的尸体还躺在那里。

    谢焕沉默下来,冲叶辞摊开手掌,五指晃动。

    “干嘛?!”叶辞瞪眼睛。

    “再来一瓶。”

    叶辞略带无语翻了个白眼,“很难配的!你当这是城东口王婶卖豆汁儿呢?”嘴上虽然这么说,但还是乖乖又掏出一个景蓝色冰裂纹的小瓷瓶,放在谢焕掌心。看她拔开塞子,洋洋洒洒倒在檀一身上。只片刻,檀一的尸身也如同慧远一样,消失殆尽。

    叶辞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她动作,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赏。

    谢焕怔愣了一会儿,突然想起一事,转头补问了一句,“元灯大师......我叔父有没有传给你什么妙宗,能把我这头发变黑的?我现在这个样子,也太显眼了些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叶辞忍不住翻翻白眼。

    “你有什么打算?”二人顺着山路就着夜色下山,叶辞顺嘴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谢焕神色含笑,“要是我说没有呢?”

    “你这个人,我虽然算不上了解,但肯定不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人——算了,你就当我是在赌吧。赌我的同门师姐不曾忝列门墙。”

    谢焕漫不经心地笑笑,“你赌对了。我们俩现在都是没了松郁寺这道屏障的人,不过......我们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。”

    “哪儿?”

    “宛平以东三百里,此地名叫大莫城,长须街,阿有巷。”

    叶辞抽抽嘴角,“好一个莫须有。”

    谢焕哈哈大笑,探手入怀掏出一块佩石,丢给身后的绿衫童子。

    叶辞抬手冲着月色仔细看了半晌,这佩石无甚出奇,泛着深青色,洒缀点点金光,只是在底端用隶书篆刻了一个小小的“乔”字。叶辞神色大变,“你的意思是说——未生阁?!”